长度归一化(Length normalization)是对束搜索算法稍作调整的一种方式,使之得到更好的结果
束搜索就是最大化概率P(y<1>…y<Ty>∣X),表示成:
P(y<1>∣X)P(y<2>∣X,y<1>)P(y<3>∣X,y<1>,y<2>)⋯P(y<Ty>∣X,y<1>,y<2>…y<Ty−1>) 即乘积概率(the product probabilities):
arg maxt=1∏TyP(y^<t>∣x,y^<1>,⋯,y^<t−1>) 这些概率值通常都远小于1,会造成数值下溢(numerical underflow),即数值太小了,导致电脑的浮点表示不能精确地储存
因此在实践中,不会最大化这个乘积,而是取log值:
arg maxt=1∑TylogP(y^<t>∣x,y^<1>,⋯,y^<t−1>) 会得到一个数值上更稳定的算法,不容易出现数值的舍入误差(rounding errors)或者说数值下溢(numerical underflow)
参照原来的目标函数(this original objective),如果有一个很长的句子,那么这个句子的概率会很低,因为乘了很多项小于1的数字来估计句子的概率,就会得到一个更小的概率值,所以可能不自然地倾向于简短的翻译结果,因为短句子的概率是由更少数量的小于1的数字乘积得到的,所以乘积不会那么小。概率的log值也有同样的问题
解决:可以把它归一化,通过除以翻译结果的单词数量。即取每个单词的概率对数值的平均,这样很明显地减少了对输出长的结果的惩罚:
arg max Ty1t=1∑TylogP(y^<t>∣x,y^<1>,⋯,y^<t−1>) 在实践中,会用一个更柔和的方法(a softer approach),在Ty上加上指数α:
arg max Tyα1t=1∑TylogP(y^<t>∣x,y^<1>,⋯,y^<t−1>) α可以等于0.7。如果α等于1,就相当于完全用长度来归一化,如果α等于0,Ty的0次幂就是1,就相当于完全没有归一化,α就是算法另一个超参数(hyper parameter)
总结一下如何运行束搜索算法:
当运行束搜索时,会看到很多长度分别等于1、2、3...的句子等等,针对这些所有的可能的输出句子,取概率最大的几个句子,然后对这些句子计算目标函数arg max Tyα1∑t=1TylogP(y^<t>∣x,y^<1>,⋯,y^<t−1>),最后从经过评估的这些句子中挑选出在归一化的log 概率目标函数上得分最高的一个,也叫作归一化的对数似然目标函数(a normalized log likelihood objective)
如何选择束宽B:
B越大,考虑的选择越多,找到的句子可能越好,但是算法的计算代价越大,因为要把很多的可能选择保存起来,内存占用增大
如果用小的束宽B,结果会没那么好,因为在算法运行中,保存的选择更少,但是算法运行的更快,内存占用也小
在产品中,经常可以看到把束宽设到10,当B很大的时候,性能提高会越来越少。对于很多应用来说,从束宽1,也就是贪心算法,到束宽为3、到10,会看到一个很大的改善。但是当束宽从1000增加到3000时,效果就没那么明显
相对广度优先搜索(BFS, Breadth First Search algorithms),深度优先搜索(DFS, Depth First Search)这些精确的搜索算法(exact search algorithms),束搜索运行的更快,但是不能保证一定能找到argmax的准确的最大值